|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法院执行 人民陪审 视频在线 裁判文书 扫黑除恶 教育整顿 党史学习 预算公开 决算公开

 

【法官说法】旧车当新车出售 欺诈销售三倍赔偿 ——郭彦军 牡丹江市东安区人民法院

发布时间:2018-03-14 13:45:44



    案情简介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牡丹江市东安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大额消费维权纠纷案件。2016年2月23日,黄某在牡丹江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购买了一辆奥迪A6L配置TFS7舒适型轿车,价格为409 800元,当时销售公司说是“新车”,黄某以贷款形式购买并支付了首付款。2017年10月27日因此车发生碰撞送去修理,黄某才发现所购买的奥迪牌轿车在其购买前修理过。黄某找到汽车销售公司要求退换,该公司以种种理由推托。无奈之下,黄某将该公司诉至人民法院。

    裁判结果

    接到案件后,在得知双方当事人无法调解的情况下,法院告知双方举证,并积极配合调取证据。根据调查查明,该奥迪牌轿车的确在销售前运输过程中出现追尾相撞的事故,情况属实。面对举证材料,汽车销售公司负责人刘某在事实面前,只能低头认错。

    法院经审理认为,消费者黄某在购买家用汽车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有权要求该汽车销售服务公司提供的汽车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该汽车销售服务公司违反合同约定,未尽到如实告知义务,擅自将出过事故的汽车出售给黄某,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欺诈行为事实成立,侵害了消费者黄某的合法权益。经判决,由该汽车销售公司三倍赔偿黄某购车款并赔偿黄某其他相关损失。

    法官说法

    黄某与汽车销售公司签订的买卖合同是双方在自愿平等基础上的真实意思表示,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合法有效。根据法律规定,汽车销售公司应当告知黄某所购买汽车的真实情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根据法律规定,黄某与汽车销售公司为买卖合同关系,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双方应受合同内容的约束,汽车销售公司违约,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及合同约定进行赔偿。

    法官寄语

    消费者购物时要注意:

一是勿对商家盲目信任。应多比质、比价、比量。尤其是特价、甩卖商品,更要警惕价格陷阱。

二是勿忘核对购物凭证。购物后仔细核对所购商品的实际数量与小票标示数量是否一致,实际售价与标价卡标价是否一致,实际给付与标示总价是否一致,能有效避免价格欺诈。

三是勿对欺诈行为姑息。在日常生活消费品领域,价格欺诈往往呈现出涉及金额极小这一特点,这也导致部分消费者明知存在欺诈,也不主动维权。对此,广大消费者应进一步提升消费维权意识,做到敢投诉、善取证、乐监督,大家一起共同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关闭窗口